2019年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时间:2019-12-26 阅读:1607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678件,同比上升8.49%,结案4463件,结案率为95.4%,3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35件,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6.03亿元。
围绕工作大局,服务保障同频共振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与党委政府工作同步、发力同向,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
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受理各类刑事案件379件,同比上升32.98%,审结319件,结案率84.17%,判处罪犯391人。审结涉黑恶案件7件19人,其中公开宣判李正林等6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审结帮助犯罪分子逃避的职务犯罪案件5件5人,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审结陈某等22名被告人涉嫌非法采矿罪一案。从严打击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等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审结备受社会关注的熊家冢投资公司许某某等17名被告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速裁程序改革,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占40%,适用速裁程序审理75件。严把案件质量关,改变罪名1件,发出司法建议4份。
加强民商审判,促进和谐发展。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 2787件,同比上升6.82%,审结2694件,结案率96.66%。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审结离婚、抚养、赡养、继承等家事纠纷案件389件;审结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案件89件;审结人身损害、医疗、交通事故等侵权类纠纷案件344件。建立审判、执行服务团队,推行院、庭长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创新“诉前保全--财产查控--速裁--专业团队审判--执行”工作模式,审结民营企业涉金融借款、买卖合同、追偿权等合同案件503件。
监督支持并重,助推依法治区。受理各类行政案件75件,同比上升2.74%,审结70件,结案率93.33%。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3件,裁定准予执行9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依法驳回原告起诉或驳回诉讼请求15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确认行政行为违法6件。公开审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区有关领导和区直各部门、镇(办、管理区)主要负责人共50余人旁听庭审。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加大协调力度,行政案件撤诉率达1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4%,促成当庭撤诉7件,“官民同堂”形成新常态。
建立长效机制,致力执行攻坚。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437件,同比上升6.84%,执结1380件,执结率96.03%。建立“网络查控—繁简分流—执行实施—资产处置—异议审查”分段集约化执行模式,执行效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坚决打击和惩戒“老赖”,强化执行威慑,纳入失信黑名单252人,司法拘留24人。支持“军队停偿”工作改革,为支持军队停偿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保障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执结或部分执结涉企案件513件,执行标的额2.3亿元;助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执结一起非法捕捞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宣传报道。
推进法庭建设,践行司法便民。4个中心人民法庭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385件,占全院结案总数的31.03%,其中巡回审理各类案件52件。推进诉调对接,有效调处矛盾纠纷67件;加强中心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办案条件和人民群众诉讼环境明显改善。弥市人民法庭迁址新建工程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城南人民法庭纳入全院整体布局,即将搬迁。
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发展活力。对接贫困对象146户456人,已脱贫145户453人,投入扶贫资金11.5万元。深入“六联”单位开展工作调研、检查督办50余人次,走访慰问贫困党员群众40余人次。共抓长江大保护,开展河域巡查6次,督促整改弥市虎渡河环境污染问题5个;深入开展“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12.4”宪法宣传日、法院开放日、进学校宣讲法治、与社区共建共享法治资源等活动,以案说法,扩大法治宣教覆盖面。保障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为当事人提供缓减免等司法救助48.15万元。
推进改革创新,审判绩效稳中有进
坚持司法体制改革不动摇,认真落实上级法院工作部署,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审判绩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精减内设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将原有的15个内设机构整合为8个内设机构,减少中层干部职数7个。优化审判团队组建和人员分流安置,中层正、副职岗位交流18人,调整干警工作岗位34人。
层层压实责任,决胜受案新高。积极应对受案数量持续上升态势,明确办案任务,合理调配案件;加强诉讼引导,保障群众诉讼,实行登记立案。压实院、庭长办案权责,带头办理复杂疑难等案件1987件,占办案总数的42.48%。
完善工作机制,全程提速增效。完善“分调裁”工作机制,选优配强速裁团队,全年速裁各类案件638件。构建送达、保全、鉴定等事项集约化办理机制,助力审判提速增效。建立跨域立案、在线调解、庭审语音识别、证据指引等办案平台,推动诉讼服务向智能化迈进。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办案质效。充分发挥合议庭、法官联席会议对案件的“会诊把脉”作用;统一类案裁判尺度,邀请上级法院专题辅导4次,确保同案同判;坚持巡查督办,扩大司法公开,完成庭审直播60件,落实文书上网4400件,评查各类案件1100件,评选优秀裁判文书29份,印发审判管理通报12份,表彰办案能手8名。
坚持从严治院,队伍建设成效彰显
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聚焦“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目标要求,强政治、提素质、转作风。
政治建院鲜明突出。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案件及时向区委和区委政法委报告,确保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党建水平。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院党组专题研判意识形态工作4次,党组成员多层面上党课16人次。
业务兴院纵深推进。派遣干警参加最高院和省、市、区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71人次。完成调研课题13个,撰写调研文章21篇。全院干警积极参加“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开放式在线学习,拓宽政治业务学习渠道。组织新任命人民陪审员入职宣誓,参加业务培训54人次。支持干警学习深造,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职研究生学习15人次。
管理强院全面发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立行立改各类问题20个,廉政回访案件当事人100件365人,参与监督评估拍卖案件10件,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坚持从严执纪问责,核查信访举报信(函)17件,工作约谈8人,通报批评1人。
文化塑院氛围浓厚。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制作《文明司法耀古城》专题片,连续三年编印《荆州区法苑》专刊,深度释放文明司法新风;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演讲比赛、志愿者服务、青年书香号、环城健步走等活动;坚持重教严管厚爱,安装办公楼电梯实现干警十六年心愿,建立晚餐制关心单身干警生活,努力促进青年干警安身立业。
自觉接受监督,司法公信日益提升
坚持监督就是关心和支持的理念,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和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履行职责,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法院半年工作,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司法改革、人事调整等情况,通过人大常委会任免院(庭)长、审判员10人、任命人民陪审员31人。密切配合市、区人大开展工作调研,专题汇报执行工作情况。深入镇(办、管理区)向“两代表一委员”报告工作,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80余人次。
广泛接受各界监督。向区政协常委会通报法院工作情况,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审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5件,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3次。接纳党政干部、大学学生和人民群众走进法院、旁听庭审1200余人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拓宽接受监督渠道。
切实改进法院工作。区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期间,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分组到各代表团,听取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梳理意见建议13个;收到区人大督办函4件,认真办理,及时回复。收到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提案2件,及时予以落实。
各位代表,2019年,区人民法院荣获全区2018年度绩效考核优胜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有8个部门和16名干警受到区以上表彰。其中,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梁中柱由省高院申报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一级法官顾琼香荣获全国法院“涉军停偿工作”先进个人,一级法官张艳丽荣获“荆州区楷模”、全省“三八红旗手”。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区人民法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荆州城市核心区新胜利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