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法院到荆州区法院交流学习集中送达经验
时间:2019-03-27 阅读:843
原告提供地址不对、被告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文书、受送达人的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民商事案件法律文书“送达难”是继“执行难”后又一个困扰法院的难题。2017年4月,荆州区法院坚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成立“集中送达组”,采取“集中送达”方式,有效破解 “送达难”。
近日,沙市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蓝重金一行7人到荆州区法院就“集中送达”工作机制进行考察交流学习。荆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丽兰,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君,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安华,立案庭庭长康孝忠、民二庭庭长杜振虎参加了交流会。
会上,双方就集中送达机制运行中好的经验做法、运行的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这一机制以有效破解“送达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沙市区法院考察交流组对荆州区法院“集中送达”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交流会,兄弟法院之间加强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进了经验,缔结了友谊,有利于两家法院进一步完善送达机制、破解新形势下“送达难”问题。
2016年11月份以来,为有效破解 法律文书“送达难”,荆州区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班赴外地法院开展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研究破解办法。2017年上半年,经院党组及工作专班反复讨论研究,广泛征求全院干警意见建议,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荆州区法院按照“1名书记员+1名法警+1名司机”的模式,成立2个“集中送达组”,主要负责民一庭、民二庭、城南法庭和行政庭审理范围内的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受理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和廉政监督卡的送达,以及外地法院的委托送达。
荆州区法院先后出台了《随机分案、排期开庭和集中送达的规定》《送达组工作制度和职责》《荆州区法院集中送达操作注意事项》等相关规定,配齐配强人员保障,明确送达组工作职责与范围,规范送达流程与方法,确保送达组内部分工合理明确。
集中送达组成立以来,在院立案庭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认真履行送达组工作职责,及时加强与各业务庭及案件承办人的对接与协调,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完成各类法律文书送达700余件,2018年完成送达1472件。
建立“集中送达”工作机制是荆州区法院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集约化管理。通过集中送达,将送达辅助性事务从审判工作中剥离出来,节约了司法成本,提升了司法文书送达的效率,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升,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便民,切实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