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勠力拔“贫根” 共同奔小康 ---荆州区人民法院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时间:2019-12-11 阅读:703

脱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近年来,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精准扶贫,紧盯目标,苦干实干,举全院之力推动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

一招一试夯基础

2015年下半年,荆州区弥市镇两县街村被确定为我院“精准扶贫联系村”。两县街村与公安县尹家湾接壤,位于弥市镇的南陲末端,现有农户856户2877人,耕地5623亩,2013年为全镇贫困村,共确定贫困户146户456人(含2019年新增1户3人)。




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我院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院党组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化,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走访调研常态化。

建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专班顾大家舍小家,自觉服从院党组安排,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履职尽责,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落实对接帮扶,践行为民宗旨。认真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规定,深入开展入户对接、调查摸底走访、排查整改问题,切实将各项扶贫帮困政策落到实处。全院干警每人一户,其中班子成员每人2户。全体干警坚持以服务大局为重任,合理调整出差、庭审等工作,克服天气炎热、寒冷、身体不适等困难,牺牲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坚决做到入户走访不掉一次、排查问题不漏一项、扶贫帮困竭尽全力,拉近与帮扶对象的距离,增进与村民的感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拓展服务领域,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干警进村植树2次,邀请农业专家讲授农业种植及农产品养植技术1次,聘请律师进行法律知识讲座2次,“扶贫日”捐款5万余元,帮助群众破解发展难题,真情服务彰显大爱精神。

 

一枝一叶总关情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从入户走访来看,因病致贫现象尤为突出。如何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大病救助,鼓励病重群众战胜病魔、坚定信心,院领导和干警积极作为,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点滴入手,至诚至善。

现场联系化民忧。在贫困户向长江家中,党组书记、院长苏丽兰得知他尿频尿急,难以入睡,痛苦不堪。此前,向长江因患肾结核住院治疗,因具有传染性,普通医院不愿接受。苏院长当即电话联系市胸科医院及专家,并安排法院驻村扶贫队员用车将其送至胸科医院,邀请专家进行会诊,很快落实了住院问题。

耐心解答维民权。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行山在走访帮扶对象梅启兵时,不仅得知他因交通事故受伤昏迷三个月之久,而且还了解到,他曾与他人合伙办厂,合伙人趁其病重擅自将工厂转卖,虽想维权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对此,黄院长一边安慰他不要过度操心而加重病情,一边现场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建议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必要时也可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竭尽全力解民困。2010年,村民肖华不幸从货车上摔下来,花费30多万元,虽保住了性命,但使原本生活幸福的五口之家瞬间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纳入全村重点帮扶对象。2018年10月,肖华又因车祸导致大脑严重受伤,面对雪上加霜的打击,让他的妻子及家人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作为对接帮扶的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安华,为此深感忧虑。为缓解肖华家人的压力,陈院长多措并举、想方设法为其筹款。一是反复查找肇事者的财产状况,并依法冻结肇事者房屋拆迁补偿款12万元;二是积极与市交警大队沟通协调,为其申请财政交通事故专项救助金3.7万元;三是支持他的妻子在水滴筹平台发布《救助人的故事》筹款4.2万元。陈院长一系列善举,为挽救肖华的生命、减轻其家人的痛苦和压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年一个新变化

几年来,通过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两县街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村容村貌呈现出一年一个新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搭建党组织服务和联系党员群众的平台。两县街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于2018年11月底开工,2019年5月20日竣工,建筑面积273平方米,投入资金44.5万元,原村委会办公场所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连为一体,环境优美,功能提升,面貌一新。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问题是两县街村村民强烈反映的突出问题。年初,苏丽兰院长在走访调研后,要求村委会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纳入重要日程。安全饮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主管网铺设5850米,安全饮水已实现全覆盖。

扶贫先扶志,致富见成效。“我也要富起来”,村民肖忠武发自肺腑地说。肖忠武现年51岁,一家三口人,儿子26岁至今未成家,住房及经济条件很差。他身患糖尿病已有13年,2016年病情加重,导致视力模糊并转化为尿毒症,每年仅支付化疗费就需7万余元,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扶贫干部和村委会干部的耐心疏导下,让他坚定了要活下去、富起来的信心。他一方面积极探索致富路子,实施稻田养虾4亩,2019年不但收回了成本而且每亩获利过千元;另一方面鼓励妻子和儿子外出务工,母子俩年收入达6万元。目前,他在弥市集镇购买新房并入住。肖忠武逢人便讲,是精准扶贫让他走上了致富之路,将继续鼓足勇气,顽强拼博,回报社会。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我院对接贫困群众146户456人,已脱贫145户453人,未脱贫是今年的新增户。落实危房改造4户、农村特困供养待遇8户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2户,完成了两个村民小组居民路硬化。

 今年以来,我院投入帮扶资金9万元,用于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等。精准扶贫以来,我院共落实扶贫专项资金25.3万元,植树造林、购置文体器材、走访慰问等支出4万元。
      苏院长表示,要进一步巩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以更加有力的行动、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法院力量。